上海青少年与“最强大脑”共聚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发布日期:2020-11-03 10:46:09   阅读数:1462

 以“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为主题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沪举行。61位诺贝尔奖得主,76位图灵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3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00余位世界优秀青年科学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参与本届论坛。

 

  为拓宽参与论坛的少年英才的国际视野,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本届论坛专门设计了“少年英才交流对话会”、“科学T大会”、“小科学家论坛”及“科学嘉年华”等活动,让少年英才与世界顶尖科学家交流互动,搭建成长成才的国际化平台。上海市科协联合上海青少年科学社选拔推荐了16名上海英才计划培育学员和科学社高级会员参与本届论坛。

少年英才交流对话会—小荷才露尖尖角

  10月30日下午,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分论坛少年英才交流对话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办。交流对话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年英才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及收获体会,并向院士专家提出了关于科学思维、科研道路、人工智能、太空探索、科学伦理等热点问题。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在科学研究和探知过程中,要有胆识、有能耐、有道理。他寄语广大少年英才:“要把科学的价值、科学之光嫁接在世界文明之光上,让世界科技强国在你们这一代中绽放和发扬光大。”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学生、“英才计划”计算机科学员秦浩允看来,科学研究来源于生活中的发现。他发现扫描软件无法识别曲面的书页,便展开二维图像中三维柱面的识别和透视矫正的研究。谈及参加“英才计划”的感悟时,秦浩允说:“‘英才计划’项目提供了平台,有机会参与顶尖科学家论坛等活动。在和院士专家交流的过程中,也进一步激发了我持续探索与发现科学世界的动力。”

 

 “科学T大会”-科学第一课

  10月31日晚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第一课”在浦江畔上演。这是今年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特设的“T大会”,旨在为青年学生点亮“科学明灯”。1986年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就和学生们聊了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话题。他鼓励科学少年们,展开与自己内心的对话:你喜欢什么?你对什么具有持续的兴趣?如果能够坚持和享受热爱,当机会来临时,你就能成为最幸运的候选者。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梳理了自己如何从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科学家的经历,直言年轻的最大优势就是不要害怕犯错,也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领略顶尖科学家的智慧风采之后,科学少年代表也分享了他们的科研设想和科学态度。上海中学学生吴君陶分享展示了《废弃电子材料衍生的铜基催化剂用于电化学二氧化碳的还原》项目研究,她介绍小时候就幻想能够获得一封霍格沃兹魔法学院的入校通知书,渴望上魔药课和挥舞魔杖的她在中学时期毫不意外地爱上了化学。面对当前社会有些人对化学的误解,她表示化学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可以是绿色、无害和美好的,她要努力把这份美好带给大家。

  “参与此次会议,我收获颇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莱维特教授的讲话,他启发我们要积极投身基础学科研究,具有创新意识,不断坚持,勇于冒险,敢于试错。”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高二学生邹一鸣说。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何雪睿,她对霍普克罗夫的话最有共鸣,“当沉浸在自己喜爱的工作中就可以忘掉时间的流逝,获得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她也将以这场“T大会”为动力,不断努力。


“小科学家论坛”-桌布讨论,思想碰撞

  11月1日上午,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迎来了一场“元气满满”的活动:顶尖科学家小科学家论坛。论坛首先由八位小科学家代表进行分享展示,包括其在科研领域取得的成绩、对科学和未来的畅想。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付万嘉感兴趣的是,乐器初学者产生扰民噪音的原因分析和降噪实现。她自己练习钢琴,生活带给了她研究的灵感。带来"蛇形机器人"的上海浦东新区协和双语学校的郭秦菘说,科学带给他很多难忘和回忆,感动与欢乐。坐在一旁的科学前辈们认真聆听,不时颔首表达赞同。

  而后的桌布讨论环节将分论坛带入新的高潮,55位小科学家分为4组,每组由一位院士带领进行讨论,讨论话题紧扣科学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现象。“科研的发展是否有迹可循”、“近年来诺贝尔奖出现学科交叉,多向发展的情况,这对科研具有怎样的指导价值?”、“利用科学技术加速消除贫困的进程、减少或解决可能存在的阻力的方式”、“基于数据的深度学习所带来的问题与瓶颈”……40分钟的时间里,“小科学家”们从自身的优势和研究课题出发,展开朋辈间交流。

   “技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一味顺应,反而可能存在伦理上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也许并不是知识的匮乏,最大的敌人反而是人类自己。”上海市建平中学邹文骥同学关于科学伦理的提问,让同桌的徐政和教授也颇有同感,大家紧接着就这个问题发表了更多见解。

  不过,并不是所有学生都“相信”院士的话。上海市控江中学郑泽磊仍然表示,如果能改变现有计算的范式,不以简单堆算力来发展人工智能,那么更聪明的机器有望更早出现。他的这番“反驳”赢得了同桌学生的热烈响应,孩子们似乎更相信聪明机器会早日出现,当然这取决于年轻一代的创造力。

  讨论结束后,小科学家们用海报图示生动地诠释了小组关于议题的讨论结果。

  在论坛接近尾声的时候,马大为院士从基础学习、科研心态方面对小科学家们提出了要求和期待。“我不得不说,这些孩子都比我聪明。我为这些后生感到可喜、可敬。”杨雄里院士肯定了在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他引用黑格尔的一句话“尊重权威,同时又要挑战权威”勉励在场的“小科学家”。

 

科学嘉年华


  11月1日下午,顶尖科学家论坛之“科学嘉年华”在上海国际传媒港如期而至,上海青少年科学爱好者走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国际传媒港,参加了“我是小科学家”互动展及“大师分享会”等趣味科普交流活动。本次活动共展出28项青少年科学爱好者的“科研项目”,从对前沿科学理论的思考,到日常生活中的发明创造都有涉及。上海共有8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小科学家”带来项目进行分享交流。